当前位置: 首页 儿童歌曲

奥尔夫音乐的好处和特点(跪求大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有哪些应用价值,谁能给列出来几条价值啊,谢谢啦)

时间:2024-06-0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8 栏目名: 儿童歌曲 文档下载

奥尔夫音乐有哪些特点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愿受到拘束。尝试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宝宝认识音乐,或许非常有效。因为奥尔夫音乐非常适合孩子的特性,而且注重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学习奥尔夫音乐对幼儿的好处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把原本性的音乐引进园所,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此外也作为培养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困难,以及加强一切生理和心里力量的基本手段”。

奥尔夫音乐简介

卡尔、奥尔夫作为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为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音乐老师的喜爱。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教学的引导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是课堂上老师教唱,学生学唱,课后学生自己练习。但奥尔夫主张音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学生内心音乐天赋的激发,是学生主动进行音乐享受与欣赏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唱,而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得到熏陶,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主动学习音乐。

2、教师的参与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唱,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但奥尔夫教学法认为,老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会唱、想唱和唱好,还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奥尔夫提倡教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教唱,还要参与学生的合唱和练习的各个环节,用教师的参与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音乐的原本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唱,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但奥尔夫教学法认为,老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会唱、想唱和唱好,还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奥尔夫提倡教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教唱,还要参与学生的合唱和练习的各个环节,用教师的参与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音乐培养孩子什么:

(一)提高感知觉能力

奥尔夫音乐注重对音乐多感官的参与,对孩子的感知觉训练方面有独到之处。声势练习是身体的乐器参与音乐的伴奏,律动是身体伴随音乐变换动作,在听觉刺激的同时让眼、耳、鼻、喉、触觉和身体各部位都得到了感觉的锻炼。

(二)模仿能力

在课堂中要求老师做动作,孩子跟着做,如走线、声势练习和律动等,在音乐中模仿老师的动作使模仿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在课堂设计中有很多对动物动作的模仿,如乌龟爬、小马走路的三种方式,小鸡蛋滚动等,也有对现实劳动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模仿,如《鞋匠之舞》缝线,钉钉子,开心跳舞,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三)提高精细和手眼口耳协调、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乐器伴奏要求儿童听着音乐的节奏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乐器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训练手眼耳协调的作用,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这种伴奏往往是在教师的手势指挥和提示下进行,这极有效地训练了手眼耳协调的能力,特别是手耳协调的能力,在使用各种乐器进行伴奏的练习中,精细能力和小肌肉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奥尔夫音乐包括大量的声势练习、律动、动作、舞蹈、集体舞和音乐剧,这些练习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感觉统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音乐有哪些特点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愿受到拘束。如果你让宝宝坐在钢琴边,严格地要求他按部就班地弹,宝宝大多是没有耐性的,往往虎头蛇尾,让爸爸妈妈失望。尝试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宝宝认识音乐,或许非常有效。因为奥尔夫音乐非常适合孩子的特性,而且注重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妈妈谈感受   郭女士 宝宝3岁半   我女儿2岁半的时候,我让她去学钢琴,但女儿不听话,根本不注意老师的讲课。去了两次后,就死活再也不去了。后来我给他报了奥尔夫音乐班,女儿很喜欢。这里的乐器很简单,音色却很美,比如响板,颜色是红的,形状像贝壳,女儿一捏一捏的,就能发出音乐节奏。学习某些音乐时,还能配合上舞蹈,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课上学的东西挺多的。   孙女士 宝宝3岁   我和宝宝一起上过奥尔夫的课,那次老师让妈妈们坐在地板上,抱着宝宝。然后老师放一段音乐并启发妈妈和宝宝:这是海浪的声音,是小的海浪,妈妈抱着宝宝左右轻轻地摇啊摇,一个大浪来了,船翻了,妈妈和宝宝倒向左边或右边。我和孩子都觉得挺有趣,我相信孩子通过这种课程,会逐渐理解音乐。

音乐窝教育有什么特色和优势?

自家孩子就是去的音乐窝。这里开设的音乐课程比较全,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其中。让孩子学习音乐,还是来这里,我觉得收获会更多。

跪求大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有哪些应用价值,谁能给列出来几条价值啊,谢谢啦

你可以去幼儿园亲身体验一下,就更深入了解了。
一 奥尔夫音乐是通过音乐,动作,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感受音乐的律动,
二 启蒙开发幼儿智慧的窗口
三 理解音乐 倾听音乐 感受音乐 热爱音乐